谁把金饰留在皇家禁山上?

-- 历史文物收藏系列(淡马锡时代)

艾娜整理

javanese-style-gold-jewellery-1.jpg
展出地点: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历史展馆·第一展廊:七百年前的古代淡马锡

新加坡历史,要从14世纪讲起;而要谈14世纪的新加坡,就一定会提到几件国宝级的文物。其中一件,就是图中的这套金饰。

这套金饰是1926年在福康宁山(早期称为“禁山”)上出土的。当时建筑工人正在福康宁山建造一个蓄水池,金饰是他们在挖土时无意中发现的。
fort_canning_service_reservoir.jpg

这套满者伯夷风格的金饰,由24K金的环状饰物和臂饰组成。环状饰物一般相信是耳环,当时找到了三只,现在仅剩下两只。 据说黄金臂饰当时也找到了一对,但战乱后由新加坡政府接手时,就仅剩下一只了。
dsc00418.JPG

最引人瞩目的地方,就是臂饰上带有的“狮面守护神”(kala) 凸纹饰面相造型。这种爪哇风格的“狮面守护神”纹饰,常见于8-14世纪爪哇寺庙的入口处,在今天的芭厘岛上处处可见。
dsc00417.JPG

dsc00420.JPG

这套文物当时由一位名叫Dr. P V Stein Callenfels 的荷兰考古学家负责鉴定。他根据这套金饰的制作风格、手工技巧和当时特有的宗教因素,断定这套金饰的制作年代不会迟于14世纪。他认为于这套金饰制作于满者伯夷王朝 (the Majapahit period) 的鼎盛时期。

这套金饰是什么人留在福康宁山上的呢?这个问题至今还未有定论。有人说有金饰的存在,说明了当时皇族居住在山上;也有人说这些金饰可能是由当年海盗藏在这座人烟稀少的小岛上。

但是从考古的角度看,以上的两种说法都只能说是“推断”。这是因为这套金饰出土的经过并不是一次科学性的考古发掘,当时也没马上在现场的周边进行探查,所以无法根据周边环境因素、相关出土文物等做出更为可信的推论。

福康宁山上正式的考古活动,要到好几十年后的1984才正式开始。当时找到一个14世纪文化层,但离金饰发现的地点还有一段距离。

这个位于福康宁山上的14世纪文化层发掘现场,现作为一处考古现场展览,开放给游人参观。
01.jpg

究竟是谁把金饰留在皇家禁山上?也许随着本地考古发现的日渐丰富,这个问题终有一天会找到答案吧。

(资料来源:“Treasures from the National Museum of Singapore”)

广告

发表评论

Please log in using one of these methods to post your comment: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Twitter picture

您正在使用您的 Twitter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