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如柏,《沦陷岁月》,新加坡胜友书局,1993。
• 《哥打X鲁:山下奉文在此登陆》
• 《沦陷前夕,报界紧守岗位》
(石王谢荣西死于两军驳火中)
• 《人有义,花有情 – 风尘女子救亡不落人后》(菊芳姐妹卖花)
• 《光辉的13天 – 星华义勇军热血卫国》
• 《50年前的今日》
• 《检证劫后余生记》
• 《在森林和原野》(136部队,谭显炎,林谋盛)
• 《李金泉印假钞票,渗透印度国大党》
• 《一串钥匙辨骨骸》(检证,印刷益群社黎俊群)
• 《父亲扶着—个血人进屋》(樟宜海滩,樟宜三百依格,检证)
• 《没有这场战争,我不会家破人亡》
• 《木箱板车为祖母送葬》(义勇军警报队 ARP)
• 《我参与追讨血债的回顾》(死难人民纪念碑)
• 《从悲哀到欢乐的棋樟山》(St. John Island,检疫站,戒鸦片烟,)
• 《暴动改变他的命运》(玛丽亚事件,棋樟山,巴生集中营,归国华侨)
• 《丹戎禺俱乐部繁华云烟》(陈六使,策划筹建南洋大学)
• 《职工运动先驱走完79 年》(印刷益群社,”三八”制,新加坡印刷业职合总会)
• 《微笑画社的沧桑》(关愚先,关中游,关永焯,关曼青)
• 《微笑画室返广州》
• 《绮年电发室走过55年风光岁月》(新加坡电发业公会)
• 《五洲老咖啡室散伙了》(金华戏院)
• 《素菜馆“老大”六和园临别依依》
• 《梅林将告别食客》(客家菜)
区如柏,《峥嵘岁月》(一),新加坡青年书局,2007。
豪情壮志篇
• 《万里雄风抗日行 – 飞虎空军队队员李维烈上尉忆当年》
• 《大时代下的热情 – 黄埔军校毕业生打开记忆的宝库》
• 《两枚飞虎徽章 – 半个世纪珍藏赠历史博物馆》
• 《歌声献给祖国,缘分留在南洋 – 访陈蔚谈武汉合唱团抗战义演》
• 《动荡的年代谱写爱国的音符》
• 《武汉合唱团副指挥田鸣恩》
南侨机工抗日血泪篇
• 《烽火岁月生死情 – 滇缅公路洒热血》
• 《南侨机工纪念参加抗战60周年》
• 《抗日救亡一条心 – 他们来自五湖四海》
新马抗日篇
• 《战前新华社会的救亡运动》
• 《杀敌在前方 – 马来军团浴血记》
• 《星华义勇军奋勇抗敌13天》
• 《麻石平号召同业筹款抗日》
• 《陈崇智作画留住历史》
• 《寻访136部队的足迹》
• 《余天送个别监禁一年半》
• 《抗日军支援其他部队》
• 《龙朝英回首当年》
• 《在印度策划反攻马来亚》
• 《谭显炎在森林》
• 《黄仁达乘潜水艇到柔佛》
• 《曹德明在印度参加136部队》
• 《夏士新空降马来亚》
• 《136部队与马来亚人民抗日军》
• 《谢金栋谈加入136部队》
区如柏,《峥嵘岁月》(二),新加坡青年书局,2007。
暴行见证篇
• 《一家33口血债》
• 《凭梦中境,寻父骸骨 – 刘建华日治时被捕,父亲被杀》
• 《日治时期见证人 – 老报人关楚璞谊女郭玉鸾》
• 《日军刺刀下逃生 – 老木匠向日本和平人士追忆往事》
• 《李帖狱中三年,沉潜半世》
• 《李小花从鬼门关回来》
• 《李桦卓控诉日军暴行》
• 《庄右铭回首日军大检证》
• 《33年年年祭亡魂》
• 《密驼路居民的二战回忆》
• 《密驼路在日本扩张侵略的角色》
• 《冈州会馆作为防空避难所》
大时代的报人
• 《—生醉心办报,为民喉舌 – 老报人胡愈之诞辰百年纪念》
• 《胡愈之在南洋》
• 《胡愈之夏衍与新加坡报界》
• 《新加坡华文报业女先驱 – 沈兹九》
• 《老报人张企程 – 跟随胡愈之推动世界语》
• 《战前驻香港办事处主任傅子祯》
• 《张楚琨诉不尽狮城情缘》
• 《92岁老报人胡伟夫辞世》
• 《半世纪前—段情 – 悼老报人刘尊棋》
• 《吴柳斯为新闻事业鞠躬尽瘁》
• 《沦陷前夕,报界坚守岗位》
偷运树胶篇
• 《华中前校长薛永黍—生坎坷》
• 《不顾禁运,偷运树胶到中国 – 新加坡胶业史上惊心动魄一段往事》
• 《一台打字机,多少辛酸泪 – 韩战时树胶偷运事件要角王质文的遭遇》
蔡公时烈士篇
• 《埋在地下的烈士铜像》
• 《蔡公时烈士铜像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