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新加坡的三个50年和两个20年

吴庆辉

181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新加坡设立贸易站,揭开了新加坡现代史的篇章,190年来新加坡的人文建设与发展,我们可以从殖民统治和新加坡独立建国两大时期来认识。

新加坡从1819年开埠至1965年独立建国,受殖民统治一共146年,这段日子我们再以三个阶段来认识岛国的发展及地貌的演变,每段时期约50年。

第一个50年(1819-1869),主要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管理的年代,那是一个以”风帆”为动力的年代,也是老牛拉车的兽力年代。

接下来,第二个50年(约1870年到1920年),新加坡由伦敦殖民办工厅直接管辖,西方工业革命的果实使殖民地也进入机械动力的年代,蒸汽是主要的推动力,这时代洋灰做为主要建材之一,建筑物二三层开始有了厕所。

当本地公共设施电力供应普及化以后,也就是从大约上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这另一个50年是个电力年代。新世界、大世界和块乐世界三所游艺场正是代表这个人们可以在夜间活动的电灯时代。

生活在岛国上的人们在以上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因为科技“动力”使的活动范围、活动时间以及建筑空问在质上起了变化。人们可以因为交通条件改善,用更少的时间到更远的地方完成更多的事情。城市的设施建设也因此需要“规划”(铺路、供电、供水、收集污水垃圾等,还有交通规则、土地产业相关的法律典章制度等等)。

前面的三个50年,一波又一波的大转变,每次均在建设内容上让人见到提升,城市建筑壮观,让人感觉到一片繁华兴兴向荣。可借平民大众生活水平未获改善,中间又遭日本侵略,发展一度中断。

shenton-way.jpg
(图)珊顿道与海港

在1965那年,新加坡突然独立了,岛国在1969年推出城市发展的蓝图,到了80年代国家基本完成了该蓝图中各项建设。在90年代我们有了新的规划与发展计划。

因此今天认识独立后的新加坡发展可分两个20年。殖民地时期与独立后时期,城市建设不落世界标准之后,最大不同在于广大群众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waterfront1.jpg
(图)左边珊敦道旁的港口货仑,就是前一张图的所在地。

这座宜居城市有什么不足的吗?有的,广大群众们空下来的时间(如果有空下来时间?),”文化生活”还停留在感官上寻求“搞笑”的剌激或“找东西吃”的层面。

还是那麺包和马戏的玩意儿。
http://blog.omy.sg/sgstory/archives/265

广告

发表评论

Please log in using one of these methods to post your comment: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