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康柏谈在新马的二三事 (2)

与韩素音相遇于香港玛丽医院

  ”当年你和韩素音是怎么认识的?”这个问题是几个特别喜欢韩素音的朋友嘱我一定要问到的。不用说,好奇的我也很想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在香港玛丽医院门诊部。”梁康柏说完后,再用广东话重复一遍。”在薄扶林道的玛丽医院啊!”非常地道的广东话。

眼前的这名老人,不仅广东话说得地道,马来话、华语也说得很好,还会简单的兴地语。我们的谈话以英语进行,不过在他故事里出现的人物常会说着自己的语言——马来人说马来话,华人说方言或华语,印度人说兴地语,于是旧日追忆平添了一层现场感,邈远模糊的往事一下子变得立体起来。

战后的香港,尤其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香港,是一个龙蛇混杂之所。北往南来,战后大陆的动荡局势导致大量难民涌入香港,其中不乏作家、知识分子;从西向东,两大意识形态阵营的成型,许多西方通讯社纷纷派员长驻香港,一时间香港成为窥探神秘铁幕的哨阵之一。

然而,对梁康柏而言,战后的香港却不失为一个充满奇妙缘分的地方。那个小岛不仅让他第一次接触到中国的古典传统文化,也让他遇上足以影响其生命的女人。
  两人的初次相遇,是1949-50年的事情。梁康柏利用本应回英国度假的三四个月,到香港大学的中文系进修华文。在那里,他学说华文,还学用华文写作,读物中竟有《红楼梦》、《西厢记》之类的中国经典文学作品。
  
“进修结束后,我要出差到美国一趟。一个在香港做出入口生意的老朋友对我说,旅行前你得打预防针吧?我认识一名医生,是一位很独特的女士,请她为你打一针吧。于是我就到玛丽医院走了一趟,在那里第一次见到韩素音。”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不过当提起韩素音的时候,他仍会用到一连串的感叹词。医生给人的印象总是一板一眼的,对享受生活似乎不太在行。
  
可眼前的这名医生跟其他医生有颇多不同之处——年纪既轻、样貌既佳,且个性突出;不仅通医术,还懂诗文、喜跳舞,常常出入位于中环的外国记者俱乐部,交际甚广。
  
让梁康柏佩服的,还有韩素音的语言天赋:”素音是我见过的唯一真正精通三种语言的人——中文、英文和法文。很多人会说几种语言,但总有一个语言较强,其他的弱些。可是素音的三种语言都说得同样地好,还能用三种语言写作,这真是少见呢!”

马来亚之旅结情缘

  梁康柏回到马来亚后,一直与韩素音保持书信来往。当听说韩素音在现实生活中的情人伊恩•莫里森(即小说《瑰宝》中记者马克的原型)在韩战中殉职,梁康柏曾打电报慰问人在香港的韩素音。后来,韩素音应曾在伦敦一道读书的女友之邀,到槟城小住。临返香港之际,韩素音约梁康柏在马六甲见面,其后又随梁康柏到新山、新加坡一游。

  ”也许是那一趟槟城、马六甲、新山和新加坡之旅,让她喜欢上马来亚吧?假期就快结束,她得赶回香港的医院上班,可是马来亚让她流连忘返。你猜她怎么办?她发了一封电报给医院:’洪水泛滥受阻,无法如期返港’。你看,她就是这么一名性情活泼、敢作敢为的女子,”梁康柏微笑着说。
。。。待续

联合早报 28/02/2010早报周刊新闻秀
韩素音小说令丈夫丢官访梁康柏 谈在新马的二三事 (2)
文⊙章星虹

广告

梁康柏谈在新马的二三事 (2)”的一个响应

  1. Pingback: american articles

发表评论

Please log in using one of these methods to post your comment: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