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亚洲研究学会新书发布会暨新加坡国家图书馆联合主办文化沙龙讲座

新加坡亚洲研究学会新书发布会暨新加坡国家图书馆联合主办文化沙龙讲座

谨订于2010年6月5日(星期六)下午2时30分假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大厦5楼举行新加坡亚洲研究学会《别起为宗:东南亚的儒学与孔教》新书发布会新加坡暨国家图书馆联合主办文化沙龙讲座。

新加坡亚洲研究学会出版新书

BookonConf-1s

林纬毅博士主编《别起为宗:东南亚的儒学与孔教》内容简介:

东南亚的华人社会原本是一个移民社会。从19世纪开始,大量中国沿海人民移居东南亚各地,也带来作为华人文化的主流的儒家思想。在早期的移民中,主要是商人和劳工,其中不乏文人、教育学家、学者,他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秉承者,或在日常生活上、商业活动中,或在庙宇、会馆、同乡会里表现出浓厚的儒家思想;其中一部分移民也形成早期华人社会中的文化精英阶层。报章、庙宇、会馆、学校的设立,是早期华人社会承传、发扬儒家思想的体制

在殖民地时代,中国因素的影响,加上民族自觉运动,配合当地社会与政治的需要,儒家思想和由中国传统文化衍生出的孔教,呈现出具有鲜明的当地特色。

东南亚各国独立建国后,儒学和孔教国配合家意识的认同、社会的需要以及高等学府的发展等,形成了源于中国而异于中国的东南亚儒学与孔教,这是本论文集以“别起为宗”为副题的原因。

本书共收集十一篇论文:

颜清湟 1899-1911:新加坡和马来亚的孔教复兴运动
李元瑾 从新加坡两次儒学发展高潮检视中国、新加坡、东南亚之间的文化互动
廖建裕 印尼孔教现状
郑文泉 印尼孔教的儒学与宗教涵意
李焯然 朱熹思想与越南儒学
苏庆华 儿童读经运动在马来西亚:以儿童导读推广中心、净宗学会及孔学研究会为例
黄文斌 儒学运动:马来西亚的个案研究(1982-2006)
苏新鋈 儒家思想近十五年来在新加坡的流传(1982-1997)
林纬毅 新加坡儒学在体制内的流传
徐李颖 从花果飘零到香火鼎盛-新加坡儒教在民间发展的三种模式
盛碧珠 南洋孔教会简史(1914-1990)

论文集的特点是:作者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学者,以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和越南的儒学与孔教为论述内容。由于他们都是在地学者,对于所论述的地域的儒学和孔教有深入的了解,完全避免了中国中心论,更没有边陲儒学的思考。

文化沙龙讲座

讲题:“夫子来去、儒潮涨落 :
儒学的发展与新加坡、东南亚、中国之间的文化互动”
主讲人:南洋理工大学中华语文中心主任李元瑾副教授
日期/时间:2010年6月5日(星期六)下午2时30分

地点: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大厦5楼

演讲摘要:

新加坡的两次儒学发展高潮,分别发生在殖民地时代和独立建国时代。不同时代,不同历史情境,两段高潮,在中国与新加坡之间、中国与东南亚之间,以及新加坡与东南亚之间,呈现了不同的互动关系。

本讲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新加坡儒学的纵向发展轨迹,考察中国元素的作用,窥探中国政治与文化因素如何影响新加坡儒家文化的发展,以及这种作用是否持久不变。第二部分,从新加坡第一次儒学发展高潮,具体考察中国元素的影响,以及中国、新加坡、东南亚之间儒家文化互动的紧密关系。第三部分,从新加坡第二次儒学发展高潮,考察本地元素的主导性;还有中国与新加坡之间,儒学互动模式的变化;以及新加坡与东南亚之间,儒家文化互动关系的淡化。

入场免费 欢迎出席聆听

广告

发表评论

Please log in using one of these methods to post your comment: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