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亚洲研究学会与国家图书馆联合主办
文化沙龙 – “生活空间与历史记忆”系列讲座
武吉布朗:空间与价值的对话
(华语讲座)
主讲人:
– 东南亚研究院研究员许耀峰博士
– 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系助理教授赖启健博士、
– 新加坡国立大学地理系助理教授冯臻杰博士
主持人 : 新加坡亚洲研究会会长,南洋理工大学教育学院梁秉赋博士
日期/时间:2012年5月19日(星期六) 下午2时至4时30
地点: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大厦5楼
内容简介
廿世纪初年,新加坡已成为亚洲交通枢纽上的一座大城市,当年殖民地市政府为应付本地华人移民社群丧葬文化的社会需要,在俗称咖啡山的武吉布朗,开辟一座由市政府管理的华人公共坟场,咖啡山成为本地移民社群文化空间的一部分,承载了一个时代的文史记忆,而对这座于70年代封山的坟场的长期规划是将之发展成公共住宅区。今年“生活空间与历史记忆”系列讲座,三名参与咖啡山文史记录工作的主讲人,将从人类学、建筑和人文地理的专业角度,跟大家分享历史记忆工作的心得,进行一场空间与价值的对话。
讲题 一、《从家至国: 武吉布朗的记忆空间》 – 墓地是记忆先人的空间。
今天咖啡山坟地已从对祖辈缅怀的家庭空间,扩大到公共的记忆空间,成为一处新加坡人共同记忆的源泉。东南亚研究院研究员许耀峰博士将就这个近期公众关心的课题,探讨如何在新媒体效应的强化下,将坟地的意义提升到文化遗产的地位。
讲题二、《与墓碑对话》
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系助理教授赖启健博士将利用为我们讲解他的团队在咖啡山所收集到的各类典型传统华人坟墓的构建型制,通过精细的制图技术,特别介绍所发掘的具有本土特色的物质文化遗产。
讲题三,《地理信息系统与墓地记录》
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地理系助理教授冯臻杰博士将介绍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在记录和保存咖啡山墓地的文史资料。地理信息系统是一套能储存和分析不同媒介的特别软件,讲座将探讨地理数据如草图、照片和文案等记录经过科技软件的视觉化处理和时空模式分析所发挥的作用。
请勿入场是免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