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远离喧嚣的离群生活其实并不容易,多少人能过着白天拥抱蓝天碧海,夜里把镶满星星的夜幕当被盖的日子?
在殖民地时代曾有这么一段现代”鲁宾逊”故事。
新加坡13公里外的西南海域上有座安乐岛(Pulau Senang),上世纪60年代初,是用来放逐顽固私会党徒的营地,计划失败后,改为军队实弹爆炸区。
战前岛上有座马来渔村,在日据时期,岛民相继离去,军政府从爪哇征召百来名劳务员到岛上从事晒盐和种植木薯的工作,当中不少因营养不良而客死异乡,传言后来全被杀害,孤魂在岛上流连,渔民不再登岸,从此一片荒凉。
在安乐岛南面百来米外小岛上,是莱佛士灯塔所在地,一个名叫阿杜夫•蒙狄罗(Adolf Monteiro)的欧亚裔看守员说:”在安乐岛的沙滩上不时还发现骨骸,但我不信鬼魂那回事。”
1947年,蒙狄罗在看守灯塔27年后退休,回到新加坡,但他无法适应喧闹的城市环境,每晚要等末趟巴士离去后才能入睡,又因负担不起昂贵的生活费,于是选择搬到安乐岛上生活,成为本故事的主人翁。
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从小就向往住在海岛的他,时年52岁,搭盖一座浮脚木屋,跟家人栽种蔬菜,香蕉和甘蔗,饮用战前留下的井水,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这户天主教家庭是岛上唯一的住户,成员包括他的妻子萝丝,子女和亲戚共十人,在岛上跟他们为邻的是成群的猴子和一只不知哪来的野猪。
据当年媒体介绍,他们一家白天干农活,采集椰子制椰干卖钱,收集巴高木(Bakau)为燃料;平日孩子们最喜欢捕鱼作乐。蒙狄罗说:”生活就是学习的课堂”,到夜里他会给孩子们上课。
每周一回他会划独木舟到毛广岛取报纸和所需的药物;每月一趟会从毛广岛乘搭蚬标油公司的船到新加坡本岛,领取50元的退休金。每到新加坡添购物品时,他都不忘给孩子们带回一些”惊喜”。
50年代,家人为了学业与工作先后回到新加坡,蒙狄罗跟儿子史帝芬两人仍继续留在岛上生活。1960年,因为设立囚犯营的计划,父子俩搬到附近的巴歪岛,安乐岛的外一章从此结束。蒙狄罗于1965年因肺痨,在实笼岗杨伯纪念医院辞世,享年75岁。
选择远离喧嚣的离群生活其实并不容易,多少人能过着白天拥抱蓝天碧海,夜里把镶满星星的夜幕当被盖的日子?
(吴庆辉,联合晚报 13-8-2014)
SDVB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