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夜烟花依然灿烂

早年新加坡繁荣的港口门户 rs

  他们所见到的海滨风景线就是新加坡的门户……不知有多少到来的人,在这门户面前,对这座城市默默寄予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我们从当年人们留下的日记和游记中,经常可以读到乘船缓缓驶进港口的描述,滨海城市在凉风习习,阳光普照下进入眼帘,风帆点点,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激起甲板上乘客的兴奋与期待。

发展焦点在河的南北岸

  他们所见到的海滨风景线就是新加坡的门户,范围是从政府大厦前面的草场到俗称”红灯码头”的滨海地段,这是许多油画,水彩和明信照片的长青主题,不知有多少到来的人,在这门户面前,对这座城市默默寄予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在殖民地时代,发展的焦点就放在新加坡河北岸大草场边的行政中心,以及河南岸商业金融中心。建设与变化,是新加坡发展的缩影。那1819年开辟的宽敞绿茵草地,一直是常年庄严庆典的当然场地,草场上的板球俱乐部建于1860年代,另一头建于1908年的康乐俱乐部也有百年历史。

  在19世纪下半叶,草地周边掀起另一波的变化,海滨分别在1890,1930和1950年代填土,伊丽莎白公园是建在新的土地上。在1856年竣工的市政厅后改建为维多利亚剧院,建于1837年的圣安德烈教堂因被雷击而在1850年代重建。1865年,草场一边有座叫”欧洲”的旅店开业,之前这里是三座欧式平房,酒店曾在1907年拆除重建,后来让位给市政厅(1929年)与最高法院(1937年)。作为市区的屏障的皇家山在草场的大后方,莱佛士的官邸曾在山上,1860年建福康宁炮台,1903至1958年间还有座灯塔在指引方向。

门户景观像活广告

  以上这些是殖民地港口的典型建设,构筑的不只是一幅繁荣美丽的画面,它标榜大英帝国在防务安全,治理效率,商贸规模与现代消费等的成绩。

  门户景观就像一部活广告,告诉大家这里是一处提供相对自由平等机会的法治文明社会,让人们有信心,也点燃一代又一代的人改变命运与实现梦想的希望。当然,梦想的实现还得经过现实生活的磨炼。

  今天我们已在全新的风景线前庆祝国庆,那夜烟花依然灿烂,不知又点燃多少新的梦想和希望?映在心底还剩下多少过往陋巷里的生活记忆?

(吴庆辉,联合晚报 20-8-2014)

广告

发表评论

Please log in using one of these methods to post your comment: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Twitter picture

您正在使用您的 Twitter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